有趣的在于这家理发店是沃尔莫斯(丹麦著名的犹太区)唯一的理发店。导演讲述了一个关于理发店老板的精彩故事和他在理发店的日常,朋友们来来往往,他们每个人都坐在卡西姆的理发店椅子上,谈论生活中越来越小的问题。从思想到生活到种族主义,这部短片成功地用一幅比任何新闻片段都要微妙的画面描绘了沃尔莫斯的居民。
狭小空间却有大格局。色彩和构图真的不错,特别是那个充斥全片的正面理发的角度,营造了亲切的在场感。盲人小哥清唱的《HealtheWorld》好好听。
用剧情片的风格「粉饰」纪录片,贴合着收拾「粗人」仪表的主题,这个作为骨架的概念非常有趣,但作为质料的对话实在有些乏味了。
很温暖,这里的每个人都互相认识,真好。重点是不用办卡啊
更具政治性的深夜食堂感
其实就是黑人社群的chill的表达,快乐就行了
理发刀工vs剪辑刀工。
@2019-10-1314:10:50
想到了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小成本表现冰山理论,一个即兴的爵士乐型(配乐也提醒了这点)故事——在理发动作的每日重复中诞生的笑忘录。
这是一部没有女性的电影,但充满温柔。
轻松小品比上一部归属好一点治愈了一点踩雷的伤害吧
轻盈,明亮,欢愉。各自有各自的困境,但聚在一起就有细碎的快乐。
「FIRST第14场」一间理发店汇聚着整个小镇的大小琐事,不是八卦,而是互相真诚的问候。在这间小店里,生活又开始流转起来。配乐特别好。
用轻松和容纳一切的方式表达种族问题在狭小又最广阔的空间里拥有做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一切都很好,工整细致。但总感觉有些油腻。
顾客入侵理发师的生活,理发师也短暂参与顾客的鸡毛蒜皮,理发店成为一个具有种族符号的社群。片子看起来听起来都非常愉快热闹,回想起来又好像是很寂寞的沟通。
幻想在居民区开理发店可以赚大钱,一天只需要理十个人。可是在沃尔莫斯贫民区,总要从早到晚地工作。听闻有人过生日挨揍的习俗,听说有人把监狱当成家的奇怪。厌倦了理发,想搬到迪拜的海边居住。可是看到人们的头发长啊长啊,总忍不住发笑。羊从店里经过,儿子噙着眼泪,理发店里容纳着最烟火的人间。
蹩腳
虽然有涉及种族问题,有关于自我认同,但并不苦大仇深,相当温和、轻柔的60分钟。对于一个城镇、一个社区来说,这就是梦想中的理发店吧。
用一种平淡而温柔的方式讲述了一些关乎身份、种族和难民的社会、政治问题。所有对话都在理发店这个空间中发生,理发师在倾听者和叙述者的角色之间来回切换。色调很舒服,配乐恰到好处。